作为获评中国航天科工六院青年文明号的班组,中国航天科工六院江河公司装药分厂混合A组主要承担大中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装药任务。班组现有职工24名,平均年龄24岁,青年占比达95.8%,是一支以95后为主的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队伍,通过打基础、搭平台、抓关键3把“钥匙”启动班组建设新引擎。
启动“学习型”钥匙
新装药生产线智能化程度高、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面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工房,混合A组坚持“学习型和实用型”双轮驱动,实行“线上+线下”“集中+自由”双向结合,以师带徒和班前会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技能训练,提升组员综合能力。
老员工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班组成员一起从头学习典型工艺规程、混合岗位应知应会手册等文件。“一对一”帮扶小组的成立,使新员工在老员工的带领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融会贯通掌握要领。在实际操作中,大家积极做到吃透工艺,用心操作、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确保问题不出在自己手中,不出在本岗位上。
启动“攻坚型”钥匙
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混合A组面临着重大挑战。为此,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队伍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混合A组开展小组比拼、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在内部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竞争态势,不断强化队员的自律意识、协作意识和担当意识,进而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大型混药系统测试阶段,混合A组承担着重要任务,扛起了先锋旗帜,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摸透新设备、吃透新工艺,让国内最大混合机正式投产。设备投入使用后,助推装药分厂创下单月装药任务完成量历史新高,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启动“安全型”钥匙
混合A组给每位职工提供建言献策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参与到班组管理与建设当中,将安全文化根植在他们心中。班组创新开展岗位目视化管理,形成特色鲜明的“安全管理看板”,并在作业场所结合实际制作了岗位安全提示卡,有效提示工房各作业区域安全控制要点;全体组员齐动手,画班组特色壁画、设计班组公告栏、设计班组文化墙……组员们将班组建设成自己想象的样子,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在大家一抬头就能看见的所有地方都贴上了醒目的黄色安全提示。连吊车挂钩上都贴上了‘请佩戴头盔’的字样。”混合A组班组长吴昊男说道。“员工在动手贴标语的时候,加深了对风险控制点的记忆,也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未来,混合A组将锚定更高更远的目标,以越拼越勇的势头让青春在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固体动力公司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丛丽莉 编辑/苏立德